江西欣盛泰實業有限公司
全國免費服務熱線:400-0989-769
電 話:0795-7859969
傳 真:0795-7878666
網 址:m.0315phone.com
地 址:江西省樟樹市城北經濟技術開發區1號路
新聞背景:近日,中國吉林網報道了長春市公共自行車出行系統的相關新聞。基礎設施建設已初具規模,部分站點已經建成,2000輛公共自行車正在安裝,市民翹首以待。自行車時代要回歸了么?
回顧人類的交通史,自行車這種交通工具,其實從未在人們的視野中消失過。
“自行車”一詞,最早源于1866年清朝派出的第一個出洋考察隊中一名19歲少年的游記,一直延續至今。而史料中最早記載的自行車,也是由中國人發明。
曾幾何時,自行車是大家出行的必備工具,又在何時,街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車悄無聲息的占據了它的位置......
講述
一輛自行車的曲折“人生”
“沒想到過了這么多年,我還能重新站起來,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變成了什么樣子,那熟悉的街道旁,是否還是綠樹林蔭......”
長春市二道區某小區的一個車庫內,一中年男子焦急的在一堆雜物中翻找著什么東西,墻角處斜靠著一輛老式的“二六”自行車,車身上有些銹跡,車座上也滿是灰塵,車梯子已經不見了。
“主人終于從雜物中翻出了一只氣管子,雖然歲數大了,但是身體還算硬朗,前后“腳”經過充氣,也終于恢復了自由行走。”我是主人剛剛參加工作時被他從市場買回來的,按照正常的時間推算,應該是90年代中期。那時,我們擁有一個大家庭,兄弟姐們有很多,也難免會有分別,每天,我都會送走一批又一批的親人,不知道現在,他們會在哪里,是否還像我一樣健康的活著。
那個時候,我是主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每天上班下班,去車站接人,我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直到主人結婚、生子,我的車后座也始終承載和見證著這個家庭的幸福。
在街上,和我穿著同樣服裝、相同型號的家人也越來越多,那時,我甚至感覺到,整個世界都是我們。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城市里的汽車越來越多,可供我們行走的道路也越來越少,主人的家里也添了新丁、換了轎車,慢慢的,我消失在大家的視野中,經過幾次搬遷,念舊的主人并沒有將我遺棄,我和家里的舊家具在一起生活了多年。
從主人與別人的談話中了解到,我重獲新生的原因是因為小區車位緊張,主人每天要把車停在距離小區約1公里處的空地上,走路又太遠,最后想到了我。每天上班利用我到達停車的地方,下班將車停好后再和我一起回家,聽一些“晚輩”說,在那片空地旁已經建起了一個“公共自行車”站點,而面前的這條馬路,也可能規劃自行車道,這樣看來,我做為一個換乘交通工具的角色,實至名歸。
是否,“我們”的時代又再次回歸?
回顧
長春自行車曾出現過回暖跡象
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左右,長春市城市自行車保有量曾出現高峰,當時約有165萬輛自行車。2000年9月,長春市政府曾出臺《長春市自行車管理暫行規定》,其中列舉了二十四條規定,對自行車市場秩序及自行車管理都做了明確細化的規定。
長春市民程先生曾經在大馬路附近經營自行車行,在與他的交談中我們也大致看到了長春市自行車市場這些年發生的變化。
“90年代應該是自行車銷售的高峰期,那個時候買自行車的沒有特定人群,從機關單位職員到平民百姓,從做生意的小商販到正在念書的學生,自行車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有時候一天能賣出近百臺。”程先生說, 到了2000年以后,自行車的銷量一年不如一年,到了后期,購買人群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城市周邊的人和各個年齡段的學生,這個時候,每天也能保證20—30臺。2010年左右,甚至出現過一周只賣出2臺的情況。
中國吉林網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從長春市近年來自行車的整體銷售情況來分析,2012年左右,自行車市場曾出現過短暫的回暖現象,而銷售的自行車種類也以山地車、折疊車為主,很多購買者也是從環保、健身的目的出發。
當時,就有專家指出,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自行車回暖是一種必然趨勢,在不久的將來,自行車再次回歸為主要交通工具也并不是沒有可能。
公共自行車系統上線 “催熟”自行車回暖?
專家:體系完善才是保障
8月3日,中國吉林網記者聯系了原長春市政協委員洪志平先生,他也是最早提出在長春市建立公共自行車出行系統的專家之一。
“2008年12月,我與另外兩名政協委員共同提交了《關于在我市建立公共自行車體系的建議》,并在政協委員論壇上向政府領導建議并推介了國內其它地區的成功案例。”洪志平在提案中提到,公共自行車體系的建立和實施,既可使廣大市民強身健體,又可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污染,發展公共自行車體系延續公交服務,可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機動性、便捷性和可達性,吸引駕車出行者改變出行方式,節約道路資源,減少環境污染,解決“出行難”等問題。
對于長春市即將上線的公共自行車系統,洪志平介紹說,現在長春市很多非機動車都被機動車所占據,自行車幾乎處于“無路可走”的境地,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危險性,在這方面,將所需要的配套設施完善起來才是關鍵,學習國內其它城市的成功經驗,才能讓公共自行車系統更好的循環運作起來。
吉林省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付誠說,公共自行車系統是政府推出的一項便民服務,長春人經歷了從自行車時代到汽車時代的轉變過程,在今天,綠色環保的出行方式又再次被社會所重視,這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市民應該多多給予支持,愛護身邊的設施,同時,對于自行車的回歸,政府部門還要繼續完善相關體系。